问:以孔子或孟子的某一句名言为题,写一篇议论文
- 答:孟子见梁惠王,王立于沼上,备察枝顾鸿雁麋鹿,曰:“贤者亦乐此乎?”孟子对曰:“贤者而后乐此,不贤者虽有此不乐也。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齐宣王见孟子于雪宫。王曰:“贤者亦有此乐乎?”孟子对曰:“有。人不得,则非其上矣。不得而非其上者,非也。为民上而不与民同乐者,亦非也。乐民之乐没迅者,民亦乐其乐。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乐以天下,忧以天下,然而不王者,未之有也。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下》)第一段明确告诉我们,自然景观即便美丽,真正的贤者也不一定会快乐,原因就在于这种乐是一种自私自利的乐,是以其他民众的痛苦为代价的,同时也放逐了自己的恻隐之心。孟子认为:“古之人与民偕乐,故能乐也。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古代的君王与民同乐,因此能够真正地感受到快乐。所谓与民同乐,也就是要懂得推己及人,将自己的仁爱之心仿敏推而广之,使民众也能安享幸福。孟子说:“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无他焉,善推其所为而已矣。”(《孟子·梁惠王上》)下面这段话则说得更清楚:“乐民之乐者,民亦乐其乐。忧民之忧者,民亦忧其忧。”要以民众的快乐为快乐,民众的忧愁为忧愁,这样民众也会以君王的快乐为快乐,忧愁为忧愁,如此上下同心,便可天下安定。来源:鄱阳湖学刊
问:谈谈对孟子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的理解?
- 答:推恩足以保四海的观点是其思想的深刻体现。孟子的眼光,立足于时代,洞察春秋;孟子的思考,穿越了千年,启发现世。无论是当时还是当下,仁政思想都极具意衡团义,但也兼有不足。
"仁政"这种在它诞生之后的很多个朝代中都作为统治者的思想。这种思想主要宣扬“民贵君轻”,“人性本善”理论。在当代的哲学研究中,这种思想还是具有先进性,时代性。
扩展资料
孟子他的主张,首先是要给人民一定的产业,使他们能养家活口,安居乐业。然后再“礼义”来引导民众,加强伦理道德教育,这样就可以实现王道理想。这种主张反映了人升隐民要求摆脱贫困,向往安定生活的愿望,表现了孟子关心民众疾苦、为民请命的精神,这是值得肯定的。
但孟子的思想也有其局限性。
一是战国时期,由分裂趋向统一,战争难以避免。孟子往往笼统反对武力,显得脱离实际不合潮流。
二是他的仁政主张完全建立在“”基础上,显得过于天真、简单。孟子吵拦厅的思想虽然有一定的价值,与当时的社会却有很大距离,所以是行不通的。
问:老吾老以及人之老的作文
- 答:【原文】
老吾老,以及人之老;幼吾幼,以及人之幼,天下可运于掌。 《诗》云:“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。 言举斯心加诸彼而已。 故推恩足以保四海,不推恩无以保妻子。 古之人所以大过人者,无他焉,善推其所谓而已矣。今恩足以及禽兽,而攻不至于百姓者,独何与?权,然后配尺闷知轻重;度,然后知长短。物皆然,心为甚。王请度之!
【译文】
“尊重自己的长辈,由此而推及尊重别人的长辈;爱护自己的幼辈,由此而推及爱护别人的幼辈,这样治理天下就能运转于手掌之上了。 《诗》说: “在家做好妻子的榜样,也做好兄弟的榜样,用这样的风尚去治理国家。 这是说要以这样的仁心来推及别人罢了。 因此而知,广施恩泽就能保有天下,不能广施恩泽就连自己的妻儿也难以保护。 古代的圣困卜明君王之所以能胜过一般的君王,没有什么诀窍,只是他们善于广施恩泽而已。
现在大王的恩泽惠及禽兽,为什么偏偏不能惠及百姓呢? 称了才知道轻重,量了才知道短长,各种事物都是如此,心地仁厚浇薄更是如此。 请大王细加权衡吧。 老吾老: 前一 “老”字为意动用法,即以之为老,意为尊重老人。 幼吾幼: 前一 “幼培弯”也是意动用法,即以之为幼,意为爱护,怜爱。 刑于寡妻,至于兄弟,以御于家邦: 出于《诗 ·大雅 ·思齐》。 刑于寡妻: 作为妻子的榜样。 刑,同 "型 ,典型,榜样。 寡妻,国君的正妻。 权: 本义为秤锤,此处用作动词,意为称量。
【见解】
孟子所说,是要求齐宣王先从自我做起,即欲施行仁政的君王,和普通老百姓也没有什么本质的区别,他必须先有仁心,然后才会有人行,才会有仁绩。语曰:“一屋不少,何以扫天下? ”在自己的心中找不到仁爱因子,在自己的家中找不到仁爱元素,那么天下就不会有任何仁爱气味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