知之行之思之议论文1000

知之行之思之议论文1000

问:知与行议论文800字
  1. 答:知行合一:是指中国古代哲学中认识论和实践论的命题,主要是关于道德修养、道德实践方面的.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,不仅要认识(“知”),尤其应当实践(“行”),只有把“知”和“行”统一起来,才能称得上“善”.
    明武宗正德三年(1508),心学集大成者王守仁在贵阳文明书院讲学,首次提出知行合一说.所谓
    “知行合一”,不是一般的认识和实践的关系.“知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意识和思想意念.“行”,主要指人的道德践履和实际行动.因此,知行关系,也就是指的道德意识和道德践履的关系,也包括一些思想意念和实际行动的关系.王守仁的“知行合一”思想包括以下两层意思.
    1、知中有行,行中有知.王守仁认为知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“两截”.他说:“知行原是两个字,说一个工夫”.从道德教育上看,他极力反对道德教育上的知行脱节及“知而不行”突出地把一切道德归之于个体的自觉行动,这是有积极意义的.因为从道德教育上看,道德意识高不开道德行为,道德行为也高不开道德意识.二者互为表里,不可分离.知必然要表现为行,不行不能算真知.道德认识和道德意识必然表现为道德行为,如果不去行动,不能算是真知.王守仁认为:良知.无不行,而自觉的行,也就是知.这无疑是有其深刻之处的.
    2、以知为行,知决定行.王守仁说:“知是行的主意,行是在的工夫;知是行之始,行是知之成”.他的意思是说,封建道德是人行为的指导思想,按照封建道德的要求去行动是达到"良知"的工夫.在封建道德指导下产生的意念活动是行为的开始,符合封建道德规范要求的行为是
    “良知”的完成.
问:以“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”为材料,对这句话的理解立意,写一篇作文800字
  1. 答: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
    一个行者,会把思想化作行动;做一个行者,会把想象变成现实;做一个行者,会用行动去实现理想。如果想成功,必先做一个行者。
    有志者立长志,无知者常立志。世上的人几乎都拥有自己的理想,但是只有少数人实现自己的理想。其余的人则在一次又一次的失败,而自己所谓的理性认识下渐渐放弃了它,最后只得叹息终生。为何——因为他们忘记了做一个行者的要求。
    你看,鲁迅,一个伟大的文学家、教育家。他创造无数的文学精华。他把对当代政府的不满化作为故事进行一系列的讽刺,批判当代政府,不畏强暴的精神值得我们敬佩。
    知易行难”,“知者”可贵,“行者”更可贵。
    科学家,多么伟大的职业啊!一个人有做科学家的勇气已经是可贵的。因为科学家在不懈努力的未人类的生活创造方便、便捷的通讯工具等。他们再创造本来不存在的东西,为世界提供了许多。科学家真的是一个神圣的职业,他们将幻想转化为现实,将思想转化为行动。我真的佩服他们啊!
    我觉得作为一个学生,我们也在做一个行者。
    你听,“刷刷……刷刷……”,教室里只有同学们笔尖与试卷的摩擦声;你看,清晨的操场上同学们飞奔跑步的身影;你看,上课时同学们聚精会神、目不转睛的神情。不错,这就是初三学生为理想而奋斗的情景。进入初三,课堂纪律好了,嬉戏打闹少了,诚恳的询问多了。因为每个人都意识到,在这个人生的转折点上,我们必须做一个行者。只有做一个行者,我才能将理想的种子用自己的汗水灌溉成艳丽的花朵,我们才不会在以后追悔莫及。
    做一个行者,用汗水铸造成功;做一个行者,让青春绽放光彩;做一个行者,让生命释放光芒。
  2. 答:"知行统一"——就是要根据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,把学习和实践结合起来,切忌学而不用。"知者行之始,行者知之成",以知为指导的行才能行之有效,脱离知的行则是盲动。同样,以行验证的知才是真知灼见,脱离行的知则是空知。因此,知行统一要注重实践:一是要善于在实践中学习,边实践、边学习、边积累。二是躬行实践,即把学习得来的知识,用在实际工作中,解决实际问题。
问:以 知行合一为题800字作文
  1. 答:作文如下:
    明朝正德三年(1508年),心学大师王守仁在贵阳文明学院讲学,首次提出知行合一的理论。所谓“知行合一”,不是一般认识与实践的关系。“知识”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意识和思想观念。“实践”主要是指人们的道德实践和实践行动。因此,知识与实践的关系是指道德意识与道德实践的关系,也包括一些思想与实践行为的关系。
    王守仁的“知行合一”思想是,知道中有行动,做中有知识。王守仁认为,知与行是一回事,不能分为“两部分”。“知与行是两个字,说一次”。从道德教育的角度来看,王守仁强烈反对道德教育中知识与实践脱节和“知而不能”的现象,突出地将一切道德归于个体的自觉行为,具有积极意义。
知之行之思之议论文1000
下载Doc文档

猜你喜欢